负载均衡基本原理
📦 本文已归档到:「blog」
1. 负载均衡简介
1.1. 负载均衡的作用
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简称 LB)是高可用基础架构的关键组件,通常 用于将网络流量分发到多个服务器上,以提高应用的响应速度和可用性。
系统的扩展可分为垂直扩展和水平扩展。
- 垂直扩展,是从单机的角度通过增加硬件处理能力,比如 CPU 处理能力,内存容量,磁盘等方面,实现服务器处理能力的提升。这种方式不能满足大型分布式系统(网站),大流量,高并发,海量数据的问题。
- 水平扩展,是通过添加机器来满足大型网站服务的处理能力。比如:一台机器不能满足,则增加两台或者多台机器,共同承担访问压力。
- 应用集群:将同一应用部署到多台机器上,组成处理集群,接收负载均衡设备分发的请求,进行处理,并返回相应数据。
- 负载均衡设备:将用户访问的请求,根据负载均衡算法,分发到集群中的一台处理服务器。(一种把网络请求分散到一个服务器集群中的可用服务器上去的设备)
负载均衡的作用:
- 高并发 - 负载均衡通过调整负载,尽力让应用集群中的节点工作量达到均匀,以此提高应用集群的并发处理能力(吞吐量)。
- 伸缩性 - 添加或减少服务器数量,然后由负载均衡进行分发控制。这使得应用集群具备伸缩性。
- 故障转移 - 负载均衡器可以监控候选服务器,当服务器不可用时,自动跳过,将请求分发给可用的服务器。这使得应用集群具备高可用的特性。
- 安全防护 - 有些负载均衡软件或硬件提供了安全性功能,如:黑白名单处理、防火墙,防 DDos 攻击等。
1.2. 负载均衡的分类
负载均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 软件负载均衡
- 硬件负载均衡
软件负载均衡
软件负载均衡,应用最为广泛,无论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会使用。
软件负载均衡从软件层面实现负载均衡,一般可以在任何标准物理设备上运行。
软件负载均衡的 主流产品 有:Nginx、HAProxy、LVS。
软件负载均衡的 优点:
- 扩展性好 - 适应动态变化,可以通过添加软件负载均衡实例,动态扩展到超出初始容量的能力。
- 成本低廉 - 软件负载均衡可以在任何标准物理设备上运行,降低了购买和运维的成本。
软件负载均衡的 缺点:
- 性能略差 - 相比于硬件负载均衡,软件负载均衡的性能要略低一些。
软件负载负载均衡从通信层面来看,又可以分为四层和七层负载均衡。
- 四层负载均衡 - 基于 IP 地址和端口进行请求的转发。
- 七层负载均衡 - 就是可以根据访问用户的 HTTP 请求头、URL 信息将请求转发到特定的主机。
硬件负载均衡
硬件负载均衡,一般是在定制处理器上运行的独立负载均衡服务器,价格昂贵,土豪专属。
硬件负载均衡的 优点:
- 功能强大 - 支持全局负载均衡并提供较全面的、复杂的负载均衡算法。
- 性能强悍 - 硬件负载均衡由于是在专用处理器上运行,因此吞吐量大,可支持单机百万以上的并发。
- 安全性高 - 往往具备防火墙,防 DDos 攻击等安全功能。
硬件负载均衡的 缺点:
- 成本昂贵 - 购买和维护硬件负载均衡的成本都很高。
- 扩展性差 - 当访问量突增时,超过限度不能动态扩容。
2. 负载均衡算法
负载均衡产品多种多样,但是各种负载均衡算法原理是共性的。
负载均衡算法有很多种,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本文仅介绍最为常见的负载均衡算法的特性及原理:轮询、随机、最少连接、一致性 Hash。
2.1. 轮询
轮询(Round Robin)
算法 将请求依次分发到候选服务器。
- 特点:请求完全均匀分发,即服务器请求被完全均匀的分发到集群的各节点上。
- 场景:适合服务器硬件相同的场景。
下图中,一共有 6 个客户端产生了 6 个请求,这 6 个请求按 (1, 2, 3, 4, 5, 6) 的顺序发送。最后,(1, 3, 5) 的请求会被发送到服务器 1,(2, 4, 6) 的请求会被发送到服务器 2。
该算法比较适合每个服务器的性能差不多的场景,如果有性能存在差异的情况下,那么性能较差的服务器可能无法承担过大的负载(下图的 Server 2)。
节点存储结构:
1 | private List<V> nodeList = Collections.emptyList(); |
算法实现示例:
1 | private V select() { |
加权轮询
加权轮询(Weighted Round Robbin)
算法在轮询算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权重属性。性能高、处理速度快的机器应该设置更高的权重,使得分发时优先将请求分发到权重较高的服务器上。
- 优点:根据权重,调节转发服务器的请求数目。
- 缺点:比轮询算法复杂。
加权轮询是在轮询的基础上,根据服务器的性能差异,为服务器赋予一定的权值。例如下图中,服务器 1 被赋予的权值为 5,服务器 2 被赋予的权值为 1,那么 (1, 2, 3, 4, 5) 请求会被发送到服务器 1,(6) 请求会被发送到服务器 2。
节点存储结构:
1 | // key 存储实际节点内容,value 存储节点的权重 |
算法实现示例:
1 | public V select() { |
2.2. 随机
随机(Random)
算法 将请求随机分发到候选服务器。
- 特点:调用量较小的时候,可能负载并不均匀,调用量越大,负载越均衡。
- 场景:适合服务器硬件相同的场景。
节点存储结构:
1 | List<V> nodeList = Collections.emptyList(); |
算法实现示例:
1 | public V select() { |
加权随机
加权随机(Weighted Random)
算法在随机算法的基础上,按照概率调整权重,进行负载分配。
节点存储结构:
1 | // key 存储实际节点内容,value 存储节点的权重 |
算法实现示例:
1 | public V select() { |
2.3. 最少连接
最少连接(Least Connection)
算法 将请求分发到连接数最少的候选服务器(目前处理请求最少的服务器)。
- 特点:根据候选服务器当前的请求连接数,动态分配。
- 场景:适用于对系统负载较为敏感或请求连接时长相差较大的场景。
由于每个请求的连接时长不一样,如果采用简单的轮循或随机算法,都可能出现某些服务器当前连接数过大,而另一些服务器的连接过小的情况,这就造成了负载并非真正均衡。虽然,轮询或算法都可以通过加权重属性的方式进行负载调整,但加权方式难以应对动态变化。
例如下图中,(1, 3, 5) 请求会被发送到服务器 1,但是 (1, 3) 很快就断开连接,此时只有 (5) 请求连接服务器 1;(2, 4, 6) 请求被发送到服务器 2,只有 (2) 的连接断开。该系统继续运行时,服务器 2 会承担过大的负载。
最少连接算法会记录当前时刻,每个候选节点正在处理的连接数,然后选择连接数最小的节点。该策略能够动态、实时地反应服务器的当前状况,较为合理地将负责分配均匀,适用于对当前系统负载较为敏感的场景。
例如下图中,服务器 1 当前连接数最小,那么新到来的请求 6 就会被发送到服务器 1 上。
加权最少连接
加权最少连接(Weighted Least Connection)在最少连接的基础上,根据服务器的性能为每台服务器分配权重,再根据权重计算出每台服务器能处理的连接数。
2.4. 源地址哈希
**源地址哈希(IP Hash)
**算法 根据请求源 IP,通过哈希计算得到一个数值,用该数值在候选服务器列表的进行取模运算,得到的结果便是选中的服务器。
- 特点:保证特定用户总是请求到相同的服务器,若服务器宕机,会话会丢失。
- 场景:会话粘滞。
算法示例:
1 | public V select(final String key) { |
2.5. 一致性哈希
一致性哈希(Consistent Hash)算法的目标是:相同的请求尽可能落到同一个服务器上。
- 相同的请求是指:一般在使用一致性哈希时,需要指定一个 key 用于 hash 计算,可能是:
- 用户 ID
- 请求方 IP
- 请求服务名称,参数列表构成的串
- 尽可能是指:服务器可能发生上下线,少数服务器的变化不应该影响大多数的请求。
当某台候选服务器宕机时,原本发往该服务器的请求,会基于虚拟节点,平摊到其它候选服务器,不会引起剧烈变动。
一致性哈希算法示例:
- 构建虚拟 Hash 环
1 | private final static int VIRTUAL_NODE_SIZE = 1000; |
核心算法
1 | public V select(String key) { |
3. 负载均衡技术
根据实现技术不同,可分划分如下:
- 七层负载均衡
- DNS 重定向
- HTTP 重定向
- 反向代理
- 四层负载均衡
- 修改 IP 地址
- 修改 MAC 地址
3.1. DNS 负载均衡
DNS 负载均衡一般用于互联网公司,复杂的业务系统不适合使用。大型网站一般使用 DNS 负载均衡作为 第一级负载均衡手段,然后在内部使用其它方式做第二级负载均衡。DNS 负载均衡属于七层负载均衡。
DNS 即 域名解析服务,是 OSI 第七层网络协议。DNS 被设计为一个树形结构的分布式应用,自上而下依次为:根域名服务器,一级域名服务器,二级域名服务器,… ,本地域名服务器。显然,如果所有数据都存储在根域名服务器,那么 DNS 查询的负载和开销会非常庞大。
因此,DNS 查询相对于 DNS 层级结构,是一个逆向的递归流程,DNS 客户端依次请求本地 DNS 服务器,上一级 DNS 服务器,上上一级 DNS 服务器,… ,根 DNS 服务器(又叫权威 DNS 服务器),一旦命中,立即返回。为了减少查询次数,每一级 DNS 服务器都会设置 DNS 查询缓存。
DNS 负载均衡的工作原理就是:基于 DNS 查询缓存,按照负载情况返回不同服务器的 IP 地址。
DNS 重定向的 优点:
- 使用简单 - 负载均衡工作,交给 DNS 服务器处理,省掉了负载均衡服务器维护的麻烦
- 提高性能 - 可以支持基于地址的域名解析,解析成距离用户最近的服务器地址(类似 CDN 的原理),可以加快访问速度,改善性能;
DNS 重定向的 缺点:
- 可用性差 - DNS 解析是多级解析,新增/修改 DNS 后,解析时间较长;解析过程中,用户访问网站将失败;
- 扩展性低 - DNS 负载均衡的控制权在域名商那里,无法对其做更多的改善和扩展;
- 维护性差 - 也不能反映服务器的当前运行状态;支持的算法少;不能区分服务器的差异(不能根据系统与服务的状态来判断负载)
3.2. HTTP 负载均衡
HTTP 负载均衡是基于 HTTP 重定向实现的。HTTP 负载均衡属于七层负载均衡。
HTTP 重定向原理是:根据用户的 HTTP 请求计算出一个真实的服务器地址,将该服务器地址写入 HTTP 重定向响应中,返回给浏览器,由浏览器重新进行访问。
HTTP 重定向的 优点:方案简单。
HTTP 重定向的 缺点:
- 性能较差 - 每次访问需要两次请求服务器,增加了访问的延迟。
- 降低搜索排名 - 使用重定向后,搜索引擎会视为 SEO 作弊。
- 如果负载均衡器宕机,就无法访问该站点。
由于其缺点比较明显,所以这种负载均衡策略实际应用较少。
3.3. 反向代理
反向代理(Reverse Proxy)方式是指以 代理服务器 来接受网络请求,然后 将请求转发给内网中的服务器,并将从内网中的服务器上得到的结果返回给网络请求的客户端。反向代理负载均衡属于七层负载均衡。
反向代理服务的主流产品:Nginx、Apache。
正向代理与反向代理有什么区别?
- 正向代理:发生在 客户端,是由用户主动发起的。翻墙软件就是典型的正向代理,客户端通过主动访问代理服务器,让代理服务器获得需要的外网数据,然后转发回客户端。
- 反向代理:发生在 服务端,用户不知道代理的存在。
反向代理的 优点:
- 多种负载均衡算法 - 支持多种负载均衡算法,以应对不同的场景需求。
- 可以监控服务器 - 基于 HTTP 协议,可以监控转发服务器的状态,如:系统负载、响应时间、是否可用、连接数、流量等,从而根据这些数据调整负载均衡的策略。
反向代理的 缺点:
额外的转发开销 - 反向代理的转发操作本身是有性能开销的,可能会包括,创建连接,等待连接响应,分析响应结果等操作。
增加系统复杂度 - 反向代理常用于做分布式应用的水平扩展,但反向代理服务存在以下问题,为了解决以下问题会给系统整体增加额外的复杂度和运维成本:
- 反向代理服务如果宕机,就无法访问站点,所以需要有 高可用 方案,常见的方案有:主备模式(一主一备)、双主模式(互为主备)。
- 反向代理服务自身也存在性能瓶颈,随着需要转发的请求量不断攀升,需要有 可扩展 方案。
3.4. 网络地址转发
网络地址转发(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简称 NAT)
是指 通过修改目的 IP 地址实现负载均衡。NAT 属于四层负载均衡。
NAT 工作原理:
- 用户请求数据包到达 LB 后,LB 在操作系统内核进程获取网络数据包。
- LB 器根据负载均衡算法得到 RIP,并将请求目的地址修改为 RIP,不需要经过用户进程处理。然后,将请求发送给 RS。
- RS 处理完成请求后,将响应数据包返回到 LB。
- LB 再将数据包源地址修改为自身的 IP 地址,发送给用户浏览器。
NAT 的 优点:在内核进程完成数据分发,比在应用层分发 性能更好;
NAT 的 缺点:所有请求响应都需要经过负载均衡服务器,集群 最大吞吐量受限于负载均衡服务器网卡带宽;
网络层负载均衡主流的产品是:
- LVS 的 NAT 模式。
- HAProxy 的 TCP 四层负载均衡。
在 NAT 模式下,HAProxy 使用比 LVS 更方便。
3.5. 隧道技术
隧道技术( IP Tunneling,简称 TUN)
是指:采用 NAT 模式时,由于请求和响应的报文必须通过负载均衡器重写地址,当客户请求越来越多时,负载均衡器处理能力将成为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负载均衡器把请求的报文通过 IP 隧道转发到真实的服务器。真实的服务器将响应处理后的数据直接返回给客户端。这样负载均衡器就只需处理请求报文。
TUN 工作原理:
- 客户请求数据包,根据目标地址 VIP 发送到 LB 上。
- LB 接收到客户请求包,根据负载均衡算法计算出分发的 RS。
- 然后,进行 IP Tunnel 封装。即在原有的请求包上封装 IP Tunnel 的包头。然后发送出去。
- RS 根据 IP Tunnel 包头信息(此时就又一种逻辑上的隐形隧道,只有 LB 和 RS 之间懂)收到请求包,然后解开 IP Tunnel 包头信息,得到客户的请求包并进行响应处理。
- 响应处理完毕之后,RS 使用自己的出公网的线路,将这个响应数据包发送给客户端。源 IP 地址还是 VIP 地址。
3.6. 直接路由
直接路由(Direct Routing,简称 DR)
是指 通过修改目的 MAC 地址实现负载均衡。DR 属于四层负载均衡。
DR 工作原理:
- 客户请求数据包到达 LB 后,LB 根据调度算法选出一台 RS,将数据帧的 MAC 地址改写为 RS 的 MAC 地址,然后发送出去。
- 交换机会根据 MAC 地址将数据封包发送给 RS,RS 将处理完的结果直接返回给客户端。
数据链路层负载均衡主流的产品是:LVS 的 DR 模式。
DR 的 优点:
- 不需要负载均衡服务器进行地址的转换。
- 数据响应时不需要经过负载均衡服务器,性能高于 NAT。
DR 的 缺点:
- 对网卡带宽要求较高。
- 提供服务的端口必须一致。VIP 的端口对外端口为 80,但后端服务的真实端口为 8080,通过 LVS 的 DR 模式无法实现。
- LVS 和真实服务器必须在同一网络。
3.7. 混合负载均衡
混合负载均衡就是集各家之所长,让不同的负载均衡技术在合适的场景发挥作用。
由于多个服务器群内硬件设备、各自的规模、提供的服务等的差异,可以考虑给每个服务器群采用最合适的负载均衡方式,然后又在这多个服务器群间再一次负载均衡或群集起来以一个整体向外界提供服务(即把这多个服务器群当做一个新的服务器群),从而达到最佳的性能。将这种方式称之为混合型负载均衡。
此种方式有时也用于单台均衡设备的性能不能满足大量连接请求的情况下。是目前大型互联网公司,普遍使用的方式。
方式一,如下图:
以上模式适合有动静分离的场景,反向代理服务器(集群)可以起到缓存和动态请求分发的作用,当时静态资源缓存在代理服务器时,则直接返回到浏览器。如果动态页面则请求后面的应用负载均衡(应用集群)。
方式二,如下图:
以上模式,适合动态请求场景。
因混合模式,可以根据具体场景,灵活搭配各种方式,以上两种方式仅供参考。
4. 术语
- LB - Load Balancer,即负载均衡器。
- RS - Real Server,即真实服务器。
- RIP - Real Server IP,即真实服务器 IP。
- VIP - Virtual IP,即虚拟 IP,是外部直接面向用户请求,作为用户请求的目标 IP 地址。
- DIP - Director Server IP,即直连服务器 IP,主要用于和内部主机通信的 IP 地址。
- CIP - Client IP,即客户端 IP。
- NAT -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即网络地址转发。
- TUN - IP Tunneling,即 IP 隧道技术。
- DR - Direct Routing,即直接路由。